Food Bioscience:桂仲争团队深度破解桑葚花青素抗氧化机制,锁定关键成分

发布时间:2025-10-09动态浏览次数:10

    近日,江苏科技大学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桂仲争研究员团队,在Elsevier出版社旗下的《Food Bioscience》(IF=5.9)上发表了题为“Unraveling Mulberry Anthocyanins’ Antioxidant Mechanism and Biosafety via Computational Modeling”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整合网络药理学、药效团建模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多层次计算生物学方法,首次系统阐释了桑葚花青素通过TNF和PTGS2/COX-2双靶点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并锁定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Pelargonidin-3-O-rutinoside,Pg3R)为其关键活性成分。

    自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探索从未止步,在众多天然产物中,桑葚花青素以其卓越的抗氧化能力备受关注,被誉为“口服的皮肤保养品”和“血管清道夫”,然而其背后的具体作用靶点与分子机制,一直如谜题般未被完全解开。团队最新研究通过综合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动力学模拟等前沿计算手段,首次清晰描绘出桑葚花青素抗氧化作用的核心机制。

    研究发现,在桑葚花青素成分中,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Pg3R)是发挥抗氧化活性的关键成分。它能够精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和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PTGS2/COX-2)这两个调控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枢纽,并通过稳定的氢键和疏水作用与它们强力结合,从而从源头上干预由氧化应激引发的慢性炎症。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的可靠性,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Pg3R与TNF和PTGS2的结合能分别低至-7.1和-10.20 kcal·mol⁻¹,预示它们之间有着极强的结合亲和力,随后的100纳秒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表明,Pg3R与靶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结构非常稳定,如同一把钥匙牢牢插在锁中。此外,通路分析揭示了Pg3R通过影响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关键途径,多管齐下地缓解氧化损伤,展现了其“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特点。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桑葚花青素抗氧化作用机制的认识,更为开发相关功能食品和药物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对推动蚕桑资源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博士研究生何江龙为第一作者,桂仲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2302687)和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编号:KYCX24_4145)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5.107678

                                                           供稿:李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