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hemistry: 赵卫国研究员团队在桑叶高值化利用研究应用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4-16动态浏览次数:10

    近日,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蚕业研究所赵卫国研究员团队在食品学领域一区TOP期刊 《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8.5)在线发表了题为“Drying methods affect Nutritional Value, Amino acids,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In Vitro Function of Extract in Mulberry Leav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评价了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桑叶营养价值、生物活性成分及提取物的功能作用,研究结果为桑叶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桑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药食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前景。然而桑叶含水量较高,通常利用干燥延长保存期。然而,不同干燥方式影响营养价值留存,限制了桑叶营养价值地有效发挥。

    研究基于桑叶应用的限制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晒干、风干、烘干、冻干以及真空微波干燥方式对桑叶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生物活性成分(氨基酸、多酚、黄酮)及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降脂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烘干对氨基酸的保存最为有效,而冻干是保留大多数常规营养物质的最佳方法,真空微波干燥在保持矿物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方面表现最佳。不同干燥方式提取物体外功能实验表明由真空微波干燥获得的提取物对高脂诱导的HepG2细胞表现出较好的降低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凋亡水平。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桑叶提取物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食品、医药及饲料领域不同桑源性产品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桑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该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均为江苏科技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赵乘风为第一作者,赵卫国研究员和沈曼曼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科技部 (KY202201002,2021YFE0111100 ) 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CARS-18)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4018